2021年7月3日 星期六

一次搞懂「試管嬰兒補助」(懶人包)

 文、圖/譚舜仁醫師

美國CIA預測台灣的生育率將會是全球「墊底」,台灣每位生育年齡的女性平均每人只有1.07個孩子,這並非危言聳聽,去年台灣已經出現了「生不如死」的現象,出生人數16.4萬歷史上第一次小於死亡人數18.6萬。驚覺少子化危機日益嚴重,政府決定重點投資,直接針對台灣積極想要懷孕的不孕夫妻,擴大過去只補助中低收入家庭的生育補助政策,取消排富條款,71日開始全面補助試管嬰兒。

許多人可能對於試管嬰兒有點陌生,試管嬰兒真正的名稱其實是「體外受精」,就是精子、卵子在體外受精成為胚胎的人工生殖技術。比較常見需要做試管嬰兒的原因包括:輸卵管阻塞男性不孕高齡多次流產夫妻染色體異常檢查正常但多次人工授精失敗嚴重子宮內膜異位症等。

譚醫師用一張圖簡單告訴大家試管嬰兒的流程和費用,詳細說明可以參考譚醫師的文章(試管嬰兒要花多少錢?),方便大家抓預算。


接下來我們進入主題,先來看看這次補助政策的規定:

醫學定義「不孕症」是規律性生活、沒有避孕滿一年沒有懷孕,其實擴大補助的資格很寬鬆,只有限制太太年齡未滿45,前一版的補助限制只能中低收入夫妻才能申請,這次沒有排富條款,但比較需要醫師確認的是有沒有需要做試管嬰兒,這部分的認定要小心。

依照年齡有規定補助次數上限,未滿40歲前申請核准有6補助,40-443補助,核准後一年內完成第一次療程即可,如果短時間因為工作等種種原因無法開始,至少先找譚醫師完成申請,後面再規劃療程時間。補助有哪些方案、怎麼使用後面再說明。

這張是告訴大家國健署的系統給大家一點彈性空間,雖然當月滿40歲,但只要在同一個月送出申請被核准,就一樣享有6次補助,所以如果妳的年齡接近40歲或這個月剛好40歲,趕快來找譚醫師!

補助金額分成兩階段,前段是從檢查、誘導排卵、取卵到形成胚胎後段是胚胎植入。這輩子第一次申請的話前段可補助7元、後段可補助3元,總共7+3萬元,第二次開始前段可補助4元、後段可補助2元,完成整個療程後結案才能請款,補助會直接匯入之前提供的帳戶。

要注意的是:

一、活產後補助次數歸零、重新計算,依下次申請年齡核定新的補助次數。

二、一生只有一次7+3萬元補助

舉例來說,38歲女性申請補助順利靠試管嬰兒成功懷孕並且在39歲產下一個可愛的寶寶,如果打算再生一個寶寶,在39歲再次申請補助仍然有全新的6次補助,全部都是4+2萬元(沒有7+3萬元囉!),如果過了40歲才再次申請,就只剩3次補助了,而且難度因為年齡增加比38歲更難,所以譚醫師建議在第一次做試管嬰兒的時候就要把懷二寶這件事提前規劃好

總共有6個方案可以申請補助,補助金額多少和適用哪個方案有關。

方案A

從檢查、誘導排卵、取卵、形成胚胎到植入新鮮胚胎,第一次可申請10萬元補助。

方案B

從檢查、誘導排卵、取卵到形成胚胎後冷凍起來,之後再解凍植入胚胎,第一次可申請7+3萬元補助。

方案C

之前已經有冷凍胚胎,只做解凍和植入胚胎,第一次可申請3萬元補助。譚醫師提醒大家:如果剩下的冷凍胚胎等級不好或所剩無幾,一旦申請了3萬元補助卻植入後失敗,下一次取卵就沒有辦法申請7萬元補助了,所以在決定植入之前一定要和妳的醫師討論,如果沒把握,可以考慮直接重新取卵,或是植入後取消申請方案C的補助,就不會失去第一次7萬元的補助了。另外,如果是使用「凍卵」或「捐贈卵子」,只能使用方案C,解凍卵子、授精到植入費用都能認列。

方案D

從檢查、誘導排卵到取卵,但因身體因素無法進行後續植入,常見的情況包括子宮腔沾黏、子宮內膜厚度太薄、子宮畸形等,第一次只能申請7萬元補助。有一種狀況叫做「黃體期取卵」因為取卵後還要繼續打排卵針準備再次取卵,所以無法植入胚胎,應該可以先使用方案D7萬元),然後第二次取卵使用方案B4+2萬元),之後植入冷凍胚胎。有些女性因為卵少打算累積多一點胚胎,由於國健署希望大家植入不鼓勵集胚,所以如果連續使用方案D,國健署表示醫師必須提出說明以專案辦理,要小心最後無法補助!

方案E

從檢查、誘導排卵到取卵,但因為卵子受精失敗無法形成胚胎、胚胎停止生長或胚胎異常而沒有胚胎可以植入,第一次只能申請7萬元補助。

方案F

從檢查、誘導排卵到取卵,但沒有取到卵或卵子品質不佳無法使用,第一次只能申請7萬元補助。

如果取卵前發現卵提前排掉(跑卵)或是打排卵針反應不好,因而取消取卵,沒有取卵就無法補助了。

補助的精神在於希望大家多植入胚胎,所以無法形成胚胎的情況就無法補助,例如凍卵和集卵,像是冷凍保管費、解凍後再次冷凍處置費、胚胎著床前染色體檢查(PGS)、縮時攝影(time-lapse)、子宮內膜容受性檢測(ERA)等也不在補助範圍內。

常有人會跨縣市來找譚醫師做試管嬰兒,因為這個補助政策是全國性的,所以不受戶籍地或居住地限制。

有時候因為醫師異動或其他原因,要把胚胎轉移到其他生殖中心,這時就要請原來的生殖中心提供必須文件,讓接手的生殖中心能夠完成後續補助的申報。

台灣生殖醫學進步和便利,導致雙胞胎率很高,產後出血、子癲前症、嚴重貧血、死亡、早產、低體重、新生兒死亡及併發症的風險隨之上升,因此國健署為了保障母嬰健康和降低醫療負擔,補助嚴格限制植入胚胎數目,規定35歲以下只能植入一顆胚胎36歲以上最多植入兩顆胚胎,如果超過植入顆數限制,連前段的7萬元都無法補助,切記!

因為植入的顆數減少,許多人不免擔心失敗率會升高,去年發表的一個研究告訴大家植入一顆或兩顆第三天或第五天冷凍胚胎的懷孕率,數據顯示第五天胚胎的懷孕率比第三天胚胎高,所以當被限制只能植入一顆胚胎的時候,建議胚胎養到第五天囊胚再植入成功率會比較高,如果能利用精準醫學的方法像是PGS,植入一顆胚胎的成功率可以提升到超過八成。

好胚胎是懷孕的關鍵,由於植入顆數有限制,可以透過許多方法幫忙找到健康的胚胎,提升一次植入的成功率。常用的方法包括:

一、囊胚培養

不好的胚胎大部分會在培養的過程中夭折,約有70-80%的胚胎可以活到第三天,所以很難從第三天的胚胎中找到真正的好胚胎,研究也顯示第五天的囊胎懷孕率明顯高於第三天的胚胎,當只能植入一顆的時候,養囊胚是最簡單的方法。

二、冷凍胚胎植入

由於打排卵針增加濾泡數目會連帶升高血中的雌激素濃度,影響子宮內膜的狀態,導致胚胎的著床率降低,所以當卵子數目多時,把胚胎冷凍起來等到下次週期再安排植入的懷孕率會比取卵後植入新鮮的胚胎高大約10%

三、縮時攝影(time-lapse

縮時攝影培養箱是許多生殖中心常規使用的高階設備,它可以提供一個封閉環境,避免胚胎拿進拿出被干擾,也方便胚胎師觀察胚胎發育過程,作為選擇植入胚胎優先順序的參考。

四、胚胎著床前染色體檢查(PGS

PGS是目前最能相信的胚胎挑選方法,因為內細胞團未來會發育成胎兒,所以不能直接從內細胞團切片,只能從胚胎外圍的滋胚層取得細胞,藉由滋胚層細胞和內細胞團的相關性來推測胚胎的染色體是否正常,一般會挑選等級比較高的胚胎做檢查,一來是因為漂亮的胚胎是健康胚胎的機會比較高,二來是因為等級高的胚胎細胞數多,傷害的風險比較低,植入做過PGS的胚胎,即使是高齡女性,懷孕率一樣可以高達80%

五、子宮內膜容受性檢測(ERA

根據研究多次流產的女性中,大約有三成胚胎的著床窗期跟其他人不一樣,這個檢測的目的是找出植入胚胎的最佳時間,讓健康的胚胎可以順利著床。

 

試管嬰兒補助政策是不孕夫妻的及時雨,能夠馬上減輕試管嬰兒療程的經濟負擔,但是譚醫師也憂心可能出現削價競爭、廉價醫療等亂象,犧牲了品質和懷孕率,因此,選擇可以信任的專業團隊,仔細評估和規畫後續療程,聰明運用精準醫學,相信妳的願望一定可以早日實現。

 

找譚醫師諮詢由此去: 

https://www.tfcivf.com/zh/doctor/content/30

--------------------------------------

😁更多文章就在我們的臉書粉絲團喔!😁

👉譚舜仁醫師粉絲團:

譚舜仁醫師的好孕專區 

👉譚舜仁醫師、李婉萍營養師和曾心怡心理師共同主持的備孕社團:

好孕醫療團

👉Instagram

Fertility Dr. Tan, Taiwan 

👉Clubhouse

Dr. Tan譚舜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